我写的SCI,作者却是BOSS!“严禁挂名”真要动起来了?
导读
就职称晋升这件大事来说,如何实现与科研脱钩才是医疗行业最大的命题。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昨日(20日),一条和医学相关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了上亿阅读量,也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广泛热议。
图源:微博
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图源:科技教育司
《规范》明确提出,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过程中,要遵守《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和学术论文投稿、著作出版有关规定。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应当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
该《规范》出台于2014年,共五章,35条,对所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和个人在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各环节都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
图源:科技教育司
如今再次进行了修订,算是打了更细化的补丁。
不过,对于广大医疗工作者而言,有些事情真的不是想规范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01
排名其实大有讲究
搞过科研的可能知道,课题能不能立项,论文能不能发表,有时候标书和论文的撰写、实验设计思路、漂亮的数据并一定就能收到好的回报;但领导或老板只要挂个名,或者一个电话、一顿饭的事情,说不定就能打通任督二脉。
尤其对于年轻的医护和在读医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申报课题或者实验准入的资格,BOSS又说要做某个方向的研究,能不做吗?
精妙绝伦的标书写好后,不把BOSS的名字写前面,标书就是废纸;准备去投的SCI或中华杂志,不挂BOSS的名字为通讯、共一作者,石沉大海的几率可太高了。自己的名字不排到前三之外已经算万幸了。
另外科研成果的排名如何考证有待商榷。领导的一个想法和几句话可能对整篇文章起到了重要的疏通和润色作用,那该把领导名字加进作者署名吗?如何衡量他的贡献该排在第几呢?
02
为何只强调医学科研人员学术不端问题?
看到此《规范》后,不少网友发声:为什么只针对医学科研人员?难道其他行业和学科就没有学术不端类的情况?
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薪酬,分分钟去年“义乌教师年终奖9万多”的消息冲上热搜,医护人员除了随工龄增加的几元津贴外还有什么?
警官证、教师证、记者证可以在景区享受免费政策,医护证呢?为啥要有职业区别对待?
摄图网
很少见袭警或殴打老师的,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里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伤医却是年年有、月月见,为什么?
科研诚信规范要求却是医学优先,不知道的还以为医学格外重要了,其实,各行业只有规范、严谨地开展科学研究,行业技术才能良性有序地发展。
03
看论文不看技术?
在逐步推进唯论文论的职称晋升道路上,科研能力侧向成了附加分,某种程度上这只是换汤不换药,医护人员还是要努力去做科研,尽量给自己晋升评分添加砝码。
临床医护人员以专业技术为方向,学历以专硕及以下居多,但不少的科研项目有较大的基础研究比重,或者说基础研究相比于临床研究在申报课题时更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临床医护来讲可谓困难重重,加上无休止的加班、手术、写病历,哪有时间出成绩?不由想呐喊一声“为什么非要让我们临床治病、护理的,去做分子研究呢?”
04
学、专能否分道前行?
不少三甲医院科室有专职搞科研的人员(包括但不仅限于临床医护),这对于学术型和专业技术型的医护人员来说,称得上是一种尝试和可能。
搞学术的关注研究方向的前沿发展,将其他人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稿;搞临床的一门心思做手术、搞操作。这样既能让学术和临床相对区分,达到纯粹的效果,也能彻底解放临床人员,尊重爱好做学术的人员。
摄图网
学、专分道并行或许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只是就职称晋升这件大事来说,如何实现与科研脱钩才是医疗行业最大的命题。
对于新出台的《规范》,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责编 苏暄
精彩回顾
➤ 婴儿患先心病出生,家属索赔139万,出生缺陷与诊疗行为无关为何要赔偿?丨医眼看法